翻开历史地图,我们会发现贵州股票配资公司,曾经的甘肃省不仅涵盖了陇西和河西走廊,还包括阿拉善高原和宁夏平原。而今天的甘肃省,却不再管辖阿拉善和宁夏。那么,甘肃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?
“甘肃”这一名称来源于元朝。当时,中国古人通常称这片区域为凉州,意指这个地方极其荒凉。如今,如果你走在兰州或者河西走廊两岸,你会看到一片荒芜的景象,周围大多是光秃秃的山脉,正如古人所描述的那样,确实是荒凉之地。
回溯两千年前的中国,西北地区正处于温暖的气候期。降水丰沛、气温较高的环境下,黄土高原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,六盘山和祁连山也覆盖着广袤的森林,而河西走廊则是沃野千里。奔腾的黑河源自祁连山,横穿河西走廊,一路流经阿拉善高原,最终汇入居延海,曾经的居延海甚至大到如今的六倍之大。更早时期,居延海曾因大水泛滥,黑水河水流向蒙古高原,成为了黑龙江的上游。今天,唯一剩下的只是干涸的河道和湖泊遗址,满目荒凉。
展开剩余82%凉州,作为中国多元文化交融的圣地,承载了众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。这里,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互动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,得益于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——它是中华文明与中亚、南亚、西亚及东欧文明交流的陆上必经之地。
历史记载显示,最早在凉州一带生活的民族包括羌、戎、月氏等游牧部落。随着秦汉时期匈奴的崛起,驱逐了大月氏并占领了河西走廊。到了汉武帝时期,汉朝发动河西之战,成功将这片地区纳入版图,并在河西设立了四郡,从而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,这也是丝绸之路即将开通的前兆。此后,汉武帝在河西一带设置了凉州刺史部,凉州这个名字由此诞生。
汉代是凉州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。伴随郡县制的推行,大量的汉人迁入河西走廊,土地迅速得到开发,人口逐渐增长。同时,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河西走廊成为了中外交通的咽喉,各种驿站和商站相继设立,凉州的商业活动变得极为活跃。在《乐府诗集》中的许多诗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凉州,诗人们多描述了酒店、客栈等商业繁华景象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尽管中原大乱,河西走廊的经济依然得以蓬勃发展。这是因为,许多人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,纷纷迁入凉州,人口得到显著增加。与此同时,割据河西的前凉、后凉和西凉等政权实行了有效的治理,继续推动凉州的开发。到了十六国时期,凉州不仅在经济上有了显著成就,还成为了文化的高地。
凉州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出现在唐朝。唐朝时期,气候再次趋于温暖湿润,河西走廊的人口逐渐增加。唐朝设立了陇右道,范围大致和汉代凉州相似。唐朝的陇右道如何繁荣呢?《资治通鉴》曾记载:“是时中国盛强,自安远门西尽唐境,凡万二千里,闾阎相望,桑麻翳野,天下称富庶者,无如陇右。”虽然这番话有夸张成分,但也足以反映出陇右地区经济的强盛。
汉唐时期,甘肃的繁荣有三个主要原因:首先,气候湿润,河西走廊适合农业发展;其次,大量的人口迁入,促进了土地的开发;最后,丝绸之路的畅通,使得商业贸易日益兴旺。然而,这些有利条件在唐朝后期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首先,气候开始转冷,河西走廊的主要河流逐渐干涸。人类活动加剧了对祁连山、六盘山等地区森林的破坏,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。草原逐步退化,沙漠逐渐扩展,河西走廊变得愈加荒凉。唐朝后期,西北地区的经济衰退,政治重心向东移。
同时,西北游牧政权的崛起也使得丝绸之路的通行受阻,河西走廊的贸易地位一落千丈。吐蕃、唐朝和回鹘之间的战乱更是对河西走廊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。根据《两唐志》记载,在开元年间,陇右道的户籍人口为50万人。实际上,古代的人口统计不完全,实际人数远远超过这一数字。到唐朝后期,河西走廊的人口急剧减少,经济逐步衰退。
北宋时期,河西经济略有恢复,主要得益于西夏政权的兴起。西夏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,使得河西走廊的经济和人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。然而,蒙古的崛起再次给河西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。蒙古灭西夏后,进行大规模屠杀,导致甘肃的人口在百年内未能恢复。元朝鼎盛时,甘肃的总人口不过100万,仅为西夏时期的三分之一。
蒙古的屠杀只是甘肃经济衰退的一个原因,真正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时间的生态破坏。以前繁盛的阿拉善高原,如今已成为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。昔日沃野千里的河西走廊,也在西夏时期逐渐荒废。从西夏起,甘肃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谷地、银川平原,而河西走廊则成为了地广人稀的地区。
无论是汉代的凉州,还是唐代的陇右道,其管辖范围远比今天的甘肃省要广。汉代时,凉州管辖的范围不仅包括黄河沿岸的河湟谷地,还包括黑河下游的阿拉善地区,而居延海一带更是汉代重要的军事屯田地。唐代的陇右道在凉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,涵盖了西域东部的西州、伊州、庭州等地。
到了元代,甘肃行省的设立标志着甘肃的行政区划定型。元朝把甘肃的范围划定为祁连山以北、黄河以西,包括今天的宁夏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。即使在元朝善于打破地方“山川形便”的背景下,甘肃的划分仍然体现了合理性。阿拉善高原的经济本就依赖河西走廊和陇西,地理上也与甘肃有着密切联系,因此历代均由甘肃管辖。
明朝时,鉴于甘肃的经济萎靡,人口稀少,甘肃被合并入陕西省。此时中国进入了寒冷的“小冰期”,气候变化对甘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,人口难以恢复。蒙古族大量南迁,占领了阿拉善高原及其周边地区,形成了漠南蒙古的势力,这为今天的内蒙古奠定了基础。
明清时代,甘肃省再度设立,然而阿拉善高原已被划归内蒙古,形成了与甘肃完全不同的行政体系。至清朝,甘肃的管辖范围依然比现在要广,特别是新疆北部和东部一度隶属于甘肃。而随着近代西北内乱的爆发,甘肃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,人口也急剧下降。清朝统一新疆后,甘肃不再管辖新疆北部事务,最终在民国时期失去了阿拉善和宁夏,形成了今天甘肃省的局面。
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